活着既是受苦也是享乐,爱是所有人的救赎因此要永远善良,是很经典的一句原创类型的句子,句子的内容方面比较的有哲理,能非常清楚而且有趣味的给大家诉说出现在社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大家去感受,虽然比较的苦,但是这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要放弃要一直保持一种非常棒的精神,下面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
前段时间闲来无事上网刷到一篇文章,来自强大的网友们搜罗整理的十大病态影片。病态,我被那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一直以来对非正常事物都兴趣盎然的我抑制不住内心的那股亢奋与好奇,毫不犹豫地点开文章认认真真地看完,小心翼翼地收藏,犹感意犹未尽,于是,没忍住,选了一部之前就看过简介的一部影片开始观看。
影片名为人体蜈蚣,顾名思义,没错,就是用人连成蜈蚣形。猝不及防地看完这样一部影片后,除了画面的冲击带来的窒息感外,内心深处一直压抑着一种隐隐约约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
由于承受力有限,前后三部只看了前两部就停下来了。简单讲讲直戳我心的情节是什么吧。故事是从一个叫海特的退休医生开始的,曾经的他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连体婴儿分离专家,无比神圣的职业,非常伟大的本领,在他手下不知成功挽救了多少婴儿的一生,如此这般优秀之人,退休后却致力于骇人听闻的反医学研究。往日分离无数婴儿的他,如今所做的却是残忍伤害无辜的人,利用自己医学专业手法将那些不幸被抓到的人们肛口紧紧相连,形如蜈蚣,画面恶心至极。影片并未交代这个医生的以往经历,所以是否因为曾经的他在专业领域高高在上做着最出色的研究,导致现在他眼里只有反研究而根本无视他人死活,我无从得知。然而沿用第一部电影情节的第二部主人公,却有着清晰的背景交代。马丁,一个失败的肥胖矮小的中年地下车库夜班保安,生活环境的昏暗破败,母亲的责怪打骂, 无时无刻不击打他加速他心理的扭曲,视那个退休医生为偶像,模仿着医生的做法,然而却没有医学基础促使他只能用最拙劣的手段将俘虏来的无辜游客们残忍粗暴地像工具一般用胶带螺丝等连在一起,变态如他,通过如此凶残的行径来获取心理快感与性安慰。
人体蜈蚣系列定义的是恐怖片,可是除了恐怖我看到更多的却是那一个个扭曲的心理和病态的灵魂。不禁使我联想到之前看过的诸多影片,五十度黑,抛开影片大尺度这个噱头外,男主格雷的心路历程还是引人深思的。亲生母亲既是瘾君子又是妓女,除了虐待谩骂生活毫无改变,而后生活的新家庭却被母亲的好友变态施虐“性教育”长达六年,被“调教”成了一个M症人,正因为有着如此不堪的童年以至于长大后的他做出那么多让人匪夷所思嗤之以鼻的事情。成年后作为成功人士的他,有着光鲜亮丽的外表,令人艳羡的生活,然而却始终无法像普通人一般正常恋爱好好做爱,由M转变为S后只是毫无情感地宣泄自己作为一个S的霸权,仿佛想把童年的苦难加倍索回。是否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旁人无法窥视的一隅,每个人都有自己讳莫如深的情感。老天垂怜,让格雷与与众不同的安娜重遇,不肯低头如同其他毫无思想的性奴一样任男主肆意蹂躏,安娜凭着对格雷的爱逐渐感化了他,同时他自己也被个性十足的安娜所吸引,内心对安娜的那份真情与依恋拯救了他,慢慢地可以似正常人一般接触、亲热,心理上的SM倾向也渐渐减弱,情绪也变得可控。
于是,另一个小男孩落寞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记得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中的小主人公chiron,他的童年也充满了悲哀,生活在肮脏污秽的环境,经受过那般戏谑的磨难,缺乏关爱,毫无安全感,导致成长过程中他倍受同龄人霸凌,却有幸遇到真心实意对他的黑人情侣,他们用真诚感化chiron,试图打开他紧闭的心门。但或许是曾经的遭遇太过悲痛,自卑的认知早已根深蒂固以至于很难再让他敞开心扉,长大后的他意识到自己喜欢同性好友时也不敢坦露心声,内心的胆怯与不安缠绕于身,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意,导致年少时错失所爱直到多年之后才再次寻回。
成长这条路磕磕绊绊,毫无例外,故事不同,经验教训却惊人地相似,有人因爱而获救赎,也有人被痛苦折磨着肉体摧残着灵魂,郁郁而终。
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在写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后选择自杀,年幼时怀着敬畏崇拜之心面对教书育人的老师,却被衣冠禽兽的畜生以爱之名行苟且龌龊之事,肆意欺辱年幼的孩子。正是心灵成长之时,怯于揭穿那恶人人面兽心的一面,于是默默承受那一切,自我麻痹与安慰,为自己人生埋下最悲剧的一颗种子。
媒体上源源不断的新闻报道,某某人抑郁自杀,接二连三的事实证明,当内心深处那个病态的阴暗面的度掌握不好时,很容易走向极端,不是害人就是伤己。
这些都是童年时期遭受过看得见的伤害造成的心理创伤,那我们这些社会上大多数的看起来正常的人又是如何呢?这个世界上从没有哪个人真的可以做到完全了解另一人,那么不被理解的人里,会不会有人内心也在滋生一些悲剧的情愫,若有生之年遇一知音则万事大吉,汹涌的情感可以有一个出口喷涌而出并且产生共鸣。可知音难觅,孤独的个体随处可见,生活中那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好像大家习惯了时常用表面的不正经掩饰内心的款款深情,佯装笑脸,掩藏伤悲。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些时刻,情感需要宣泄,心理需要疏导,你可以感到孤独甚至享受寂寞,却不能脱离群体。
很多人内心深处或许都有自己偏执地坚持的事情,如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多少个被认为精神病的患者曾经是某一领域的天才啊,可是天才都是孤独的个体又好似都爱钻牛角尖,于是就更容易走向极端之路。常人亦如此,藏于心底的那个病态的自己在日复一日简单的生活中往往毫无察觉,当有一天,面临一个触及你神经最敏感处或者一个你一直偏执地坚持的观念时,它很可能激发藏在很深处的那个你,于是你会暴露自己的欲望,任凭身体的本能指使着一切。
曾经很多次和友人聊天时,聊到一些立场问题时,都发现我自己是很极端的,是那种游走在犯罪边缘只缺一个时机场合或者一场变故而已。以前我是非常消极的,尤其独处时,而偏爱的也都是那些悲情色彩多的事物,感觉全世界都是悲剧,看不到未来的美好,望不见将来的自己。经历一些人一些事后,好像生活态度发生一些改变,不再去想未知的种种,只负责当下开心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观,我们无权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要求别人与你一样,讲真,我自己的世界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怎么可以去要求别人呢。前段时间FBI女成员越过重重战线前往叙利亚嫁给ISIS极端分子,我看到新闻的第一反应是真他妈浪漫。她既没有透露联邦机密给极端分子,也没有协助他们做坏事,她本着内心最真实想法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她有什么错。
其实,很多人内心深处都有犯罪欲,有逆反心理,人的心理很难控制,可控的是你的行为,这是底线。我们该时刻牢记的是以任何理由伤害无辜的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可以任性,可以恶作剧,可以使坏,但不可以伤害。是的,这个度很难把握,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看似金字塔顶端的优秀人物反而剑走偏锋钻牛角尖,将自己逼进死胡同,偏执地坚持自己的一套理论,全然不顾社会的是非伦理,就如同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里那个天才数学老师石神一般。
这个世界病态现象很多,而我们都活得好好的,因为病态只是偶尔然而内心充满爱才是我们的常态。生活中暖心的时刻太多,糟心的时刻虽也不少,但只要我们放大美好时刻怀揣善良之心,相信爱的力量,如果感觉自己人生糟透了,爱的力量对你来讲虚无缥缈,那一定因为你还未坚持到最后。
活着既是受苦也是享乐,爱是所有人的救赎,因此要永远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