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必网

每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够自爱的女人

时间:2018-08-17 作者:yc

如果要说渣男这样的事情很多网友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遇到渣男这样的事情很多但是就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同一个人遇到了,那么这样的事情是不是说明了每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够自爱的女人?

每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够自爱的女人

1

早晨起来,看了同学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篇文章。开篇提到《非诚勿扰》里的一个片段:46岁的男嘉宾,离过两次婚,育有一子一女,俩孩子都是前妻照顾。这个男人口口声声喊着要让他人幸福,但这么多年,却很少去看望自己的妻儿。

当黄磊愤怒地说:“你连对自己最亲的人都如此淡漠,可见你以往对前妻也好不到哪里去!那你有什么资格教别人幸福?”而作者也提到“女嘉宾们跟他几乎零交流就毫不犹豫地把灯全灭了”时,我大呼过瘾!是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不顾念,连自己的妻子都不爱护,何谈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然而,看着看着,却感觉文章变了味儿。因为开头的引子,后面几乎通篇都是对家庭中不负责任的渣男的指责和控诉。而文章后的精选评论,共84篇,有近70篇都是对文中观点的认可,当然,绝大多数读者是女性,哀叹者、控诉者比比皆是。回头一看,恍然大悟,可不是嘛!——题目是《婚姻是否幸福,取决于男人对家人的态度》!

2

但我以为,婚姻是否幸福,要说完全取决于男人对家人的态度,也未免过于偏颇。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尤其是“男权社会”中家庭的顶梁柱,男人当然责无旁贷。然而,在一个完整的家庭系统中,无论男女,在家庭中的作用都不可轻视。更何况社会发展到今天,女人的自醒意识普遍增强,大多数地区,桎梏女人的外在因素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

女人,当你把家庭幸福的决定权完全放在男人手中时,你自己的责任呢?!——事实上,每个不负责任的渣男背后都有一个不够自爱的女人。

这样说,估计男人看了会拍手称快,而女人、尤其是被渣过的女人见了我说不定会暴揍一顿。常言道: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实中,确实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客观因素让你无力抗争,比如经济能力、家庭责任、社会评价、众人眼光……但有人不这样。

3

她家世显赫、金枝玉叶,15岁时,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18岁的他。然而,接受新式教育的他却对这桩包办婚姻极为痛恨,结婚三年,对心系他的妻子不闻不问,履行义务般遵从了父母抱孙子的愿望、待她产子后便迫不及待地出国留学了,然后不顾自己有家室的身份,在异国他乡开始疯狂地追求另一个女人。

隔年,怀着对丈夫一腔的思念和期盼,她出国寻夫,当她再次怀孕,满怀喜悦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丈夫时,冷漠的他不仅要她打掉孩子,并且决然地提出离婚!

生于门第观念森严的解放前、出自名门之后的她曾害怕离婚,怕做错事,面对丈夫7年的冷眼相对,也只是委曲求全,一腔爱慕和思念,可最终换回的却是丈夫的无情背叛和幼子的客死他乡。

活到这么苦逼的份上,估计很多女人不是悲叹命运不公,就是从此苟延残喘、自生自灭了。但被弃并失子后一无所有的她并没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自强不息。回国后,先是担任了大学德语教师,随后又成立了上海首屈一指的服装公司,引领着上海的时尚潮流;后成为中国女性银行总裁第一人,创造了金融界的奇迹;并在生命的后半程里,终于遇到一个懂得她、体谅她的良人,从而活成了一个真正的女王!

是的,她就是张幼仪——徐志摩的发妻。作为诗人、作家,徐志摩才华横溢,曾在中国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就“丈夫”和“父亲”这两个角色而言,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遭遇渣男后的张幼仪,有过痛苦迷茫,但并未从此沉溺于对丈夫、父母和世道的怨恨中去,而是从心底放下了糟糕的婚姻和丈夫,开始学会自爱自立,最终活出了真正的自己。从此,那个男人渣不渣已与她无关。

4

也有人会说,张幼仪的逆袭有很多因素促成,比如大家闺秀出生的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家世显赫,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作为靠山;更重要的是徐志摩伤得她够狠够绝,以至于再无退路后才能反求诸己,而一如你我般大多数的普通女人,男人可能没有那么渣,境遇也没那么糟糕,根本就没有被逼上绝路的机会,拿什么来逆袭?!

那么她呢?——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17岁嫁人。男人本分顾家、肯下力气干活,但有着西北人的大男子主义,脾气大,动辄发火,虽然几乎从不动手,但暴怒后的吼叫仍然让妻儿心惊胆战;除了地里和家里的力气活及技术活外,他几乎什么家务都不干。六年内育有三子的她,撑起了家里的大半边天,地里的、生产队的活儿她一样都不少干,家里家外、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等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她在打点,甚至润滑脾气火爆的丈夫与亲戚邻里的关系,也都是她在私底下处理。婚后近30年里,谨小慎微的她忍辱负重、辛苦劳作、整日奔忙,没有多少喘息机会,几乎很少离家一日。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男人对她不够好,但也真的算不上坏。生活中这样的家庭千千万万,这样的女人不计其数。

然而有一天,当她去外地帮闺女带孩子时,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在丈夫面前那么谨小慎微地活着、那么顾家,以为没他就会天塌地陷的观念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回家后,她宛然换了一个人。不是所有好吃的东西都要留给男人而自己吃剩下的,不是所有的家务都要自己去干,不是每个角落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不顾自己是否劳累过度,不是所有的钱都要用在家里而让自己穿得灰暗寒酸,不是病倒在床才能去医院……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一个女人的尊严,在那五十多天里开始逐渐苏醒。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婚姻,逐渐活出自己来。

当然,她还会担心男人的发火,但已有力量去面对;不再总是奔波于家务、农田和儿女琐事上,会让自己有一些片刻的休息和放松时间;还是会抱怨丈夫几句,但已开始把关注点放在让自己过得更舒服的事情上。她依然勤俭持家,却开始扔掉用得很旧的东西,搭阳光的头巾、穿鲜亮又得体的衣服,更加衬出她皮肤的白皙,起色渐渐好起来,心底也就这样渐渐亮堂起来……

然后,她的男人开始发生变化:自己洗袜子、洗鞋,主动扫院子、烧炕,有时会看她的脸色,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虽然还没能到相濡以沫的恩爱程度,但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最根本的是,他开始尊重她。

她就是我的母亲。

她在土地上忍辱负重了大半辈子,在自己重复了几十年的剧情中不断轮回打转,却在头发花白时,只用了几年的时光就开始生出觉知与自爱的智慧,让我看到了一个生命逆转的奇迹!

是的,没有人能够伤到你,除非你自己愿意。当你跪着与人相处,对方只会低看你、控制你,甚至羞辱你;当你站起来,开始自尊自爱,一切都不同了。一旦你开始改变,身边的人,不是随之改变,就是离开。

看到这里,估计有人得笑了。“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确,哪能说改变就改变呢?!网络里类似于“女人你要爱自己”之类的鸡汤洒得到处都是,也没见几个人看完就从此就强大起来。

到底怎样才能爱自己、活出自己呢?

5

为什么“懂道理”未必奏效?

因为所有的“道理”都只是在意识层面起作用。事实上,真正支配我们的是潜意识的信念与剧本,它们早已躯体化,在形成之初,就通过大脑回路建立了各种连接,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同时融入到我们的血液、细胞中,成为我们体型、相貌、慢性病,甚至急性病和“意外”的一部分。因而,无法靠认知来改变它们。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所有质的改变始于自我觉知,自爱亦如此。

母亲生于三年自然灾害时,当时生活异常艰难。为了维持全家生计,产子后身心异常羸弱的外婆却必须出去挣工分。所以,幼小的母亲月子里每天只能吃一顿奶,然后就被拴放在仅铺着席子的炕上,一呆就是一整天。一个月下来,小娃儿瘦得厉害,头发都粘在了头皮上。到了入学年龄,刚背着小书包上了三天学,就因家境困难被迫辍学,回家领弟弟,成为兄妹五人中,唯一没有读过书的人。9岁时,她已经开始在村里演戏、挑煤挣工分,直到17岁嫁人……

妈妈的乳汁与精心照顾,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是多么重要啊!但生于那样的年代,活下来就算奇迹。幼小的母亲每天只能忍饥挨饿、巴巴地期盼着外婆的归来。这样缺爱的经历,让她变得无比卑微,渴望被爱,渴望被看见,并逐渐形成了坚固的剧本,深深地根植于她的潜意识里:无能无用不配活。只有不断付出,才有活着的价值,进而得到别人的爱。从小,她就对所有人都好,既是善良的天性使然,亦是早年经历所致。就这样,她开始习惯性付出、过度付出,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小时候父母家人是她的天和地,成家后则变成了丈夫儿女。

可是,你我生而为人,即使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有无上的价值。

刚刚出生的婴儿,如果大人不爱我们,或者没有能力爱到我们,我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成年后的你我,已经比小时候强大千百倍,即使父母(丈夫或妻子)仍然不爱我们,我们依然能很好地活下去。可惜的是,无数的成年人,在高大健壮的躯壳下,在看似强有力的外表掩饰下,却始终藏着一个幼小无助的内在孩童,时时处处被“不优秀不配活”、“无用不配活”等虚妄的剧本捆束着手脚,无法活出真正的自己来。

在我俩不断的交流中,聪慧而勇敢的母亲逐渐觉知到自己如何在同样的剧本与命运中不断轮回,从而有了改变的力量。

所以,自爱并非意味着打倒对方,无论是强调女权还是男权,都只是站在一端,有失偏颇便会极端化,就像过冷或过热对人体都没有好处一样。你无须着力打倒或改造对方,也不是让自己刻意“改变”。你真正需要的,只是“看见”,一旦觉知到那些过往的剧本、信念,你的习性就已经开始松动,直至土崩瓦解。

6

这里不是要让女人为男人的“渣”负责,而是希望每个正在被渣被虐中的女人要明白:不要用男人的“渣”来当挡箭牌,从而放弃我们应为自己所负的责任。对方的“渣”可能由来已久,可能跟你在一起后变本加厉,但他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对待自己,能否为自己负全部责任。所以,女人在婚姻能否幸福,固然与男人有关,但关键还是在于女人自己。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说,你无法改造男人。因为改造意味着你不接纳现在的他,不接纳会带给对方糟糕的感觉,被评判带来低自尊,低自尊导致对抗的能量,对抗会让你们的矛盾更大。不要以为没行动就没关系,即使你只有改造对方的意愿,他也会有觉察。因为人与人相处,外在的言行只是表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彼此之间无形的能量交换。有人一遇到问题就想离婚,可是离婚不能保证从根上解决问题,如果你还是原来那个你,换了多少个男人,照旧如此。

所以,我们只需发展自己看的能力,看见自己,认识自己。然后,推已及人,你便会看见对方,理解对方,接纳对方,从心底生出爱与慈悲。因为你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熬夜,清楚那种在睡与不睡之间的挣扎,你便会明白他为什么也如此;当你经历并觉知过迷茫与痛苦,便能深深地体味到他沮丧时的暴怒、羸弱与无助……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生活中不乏“渣男”;但从个人内心体验来说,世上只有受苦或不受苦的人。三十多年来,关于母亲,我终于完全放下对她的原生家庭和父亲的不满。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谁都没错。或是生活所迫,或是性格及教育所致,母亲之所以有那样的命运并非他们内心真正的意愿,他们也是受苦之人。即使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虐待他人的男人,自己未必也好过到哪里去。表面上他们在作福享乐,但扭曲的灵魂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解脱。真正成熟、让人幸福的关系,不是渣与被渣,虐与被虐,而是建立在自爱、平等、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上,它们以无条件的爱为核心,这就是真爱。银行只贷给有钱人,同样,真正的爱情也只会降临在不缺爱的人身上。如果你体验过这样的亲密关系,一定会深以为然。众所周知,朱茵与胡因梦都是在自我淬炼、凤凰涅槃后才获得了真爱。

如果无力看到他,那么先看见自己吧!

看见不是为了改变,但只要你真正看见了,改变就已经开始。

那么对方呢?如果必须为自己争取权益,那就去做;如果没太大必要,在你有力气的时候,就允许他做自己吧!允许他继续我行我素,依然不洗衣服、依然说些粗鲁的话,依然不关心你的需要……这些都不重要,只是把关注点放在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上。如前所述,

当你改变了,他不是随之改变,就是转身离开。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或许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当你们已经不在一个能量频道,你的高能或者会引发他自身能量的振动,从而让他从较低的能量调整到和你相近的频率;或者,他的能量频率实在太低,无法负担振动带来的巨大效应,因而离开,如同剧烈的高音会震碎玻璃杯那样。

当然,你还会无数次掉进那些坑里:自怨自艾的坑、想要咒骂和怒吼的坑、想要改造对方的坑……你只是看见它们,知道自己又一次掉进去了就好,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有一天,一定会爬上来。每一次觉知,就生出一份向上的力量。

如果连最起码的觉知都没有,那就这样继续待着吧!毕竟,旧有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它让我们感到“安全”,尽管这些只是虚无的壳子,可因为太过熟悉,便感到踏实。当你不断受苦,直至被逼到无路可走,直至痛苦大过了对改变的恐惧,真正的觉知便会出现。

7

生活中,不光有“渣男”,还有“渣女”;推而广之,还有不负责任的父母儿女、上司下属、同事朋友……每一种让我们感到受伤或不舒服的关系,都可以套用到婚恋关系里。万法归宗,往深处去看,所有关系都是我们与原生家庭关系模式的衍生与投射。不必经历生死轮回,我们已在此生此世轮回了无数次。

从这些痛苦的关系中解脱,根本之道便是向内觉察。事实上,遇见了什么人,遭遇了什么事,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在那些最糟糕最低落的片刻,我们能够给予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不去向外看,只是面对自己。这样的勇气,能够帮助我们生出一份难得的觉察:在难过、愤怒、失望、悲伤的背后,是那些不断翻滚着的懊恼、悔恨与无奈、对妄想中未来无谓的担忧与恐惧、通过对他人的操控屏蔽为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这样的觉察,我们会看清过往的剧本是在如何操控着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习性的痛苦中不断翻滚与轮回。当我们能看清这一切,妄想消失了,剧本瓦解了,轮回切断了,我们便开始愿意为自己负责。当我们能为自己全然地负责,爱的能量便开始流动起来,我们又回到了自己的中心,充满喜悦与力量。

8

有经之路有火,无火之路无经。

真正的成长,总是离不开深入骨髓的痛苦。痛苦越大,成长的空间就越大。所以,当一个人开始走上自我觉知、自我成长的道路,便越来越会感谢那些让他痛苦和烦恼的人与事,感激他们带给自己的成长契机。

你看,烦恼即菩提,我们总以为到处布满荆棘,其实遍地宝珠。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