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是一种善解人意的表现,我们不缺诉说者缺的是倾听者,能够认真听比人说的人更加的难得。我们会试着去理解别人的行为和动机,也好像感同身受的经历着别人的经历。这些东西都能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理解更多的想法。理解和感同身受是一回事么?好像有区别又好像可以一起用,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你能否抓住内心的所想。
1.
最近的我总想结婚。
而实际情况是我仍旧单身,在未知而“险恶”的环境中变得尤为“思”不由己。
这个想法来源于我工作在农村,是一线教师,坐在校门口打牌的家常里短的妇女们分分钟可以将我们讨论个遍,不过更多的是周遭同事朋友的好心提醒和婉转督促以及最近两位同事休产假和婚假让我变得更加局促不安。
是的,我就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这件事情才这让原本坦然的我变得不再淡定,我时常和较好的朋友聊天告诉他们我的苦恼,他们也只是淡淡的安慰着,仿佛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毕竟,理解和感同身受不是一回事,感同身受和不作为又是一回事。
2.
直到中午吃饭时候,我的一个同事和我交谈起来,我告诉他我的困惑,他只是淡淡的说:“我觉得你现在挺好的,不对,应该是最好的。”
见我不解。
他接着说:“为什么呢,世俗的偏见在这里对你是绝对有益的,你是个女孩,所以没人规定你必须要去做什么挣多少钱,你父母康健,同事处的挺好,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非要想到结婚,前提是还没有遇到对的人?”
我承认,我着急了。
我的着急来源于内心的不笃定,来源于对前一份感情的割舍不下,来源于周遭各式各样声音的建议和为我好。
而是我知道,在他讲话的那一刻前我仍旧在烦恼,烦恼的不是少了一份感情,少了一个对的人,而是少了一份随波逐流毫无意义的婚姻。
那一刻,他的话如醍醐灌顶,是的,周遭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想要的是否适合我?
3.
退一步想,相亲、结婚、生子。完成同事们眼中的完整,完成父母生命中的圆满,可是,然后,然后呢?
只是此时的阶段,无法取代彼时的心安。此时的含糊答卷,完不成余下半生的幸福。
有些事急不得,就像有些感情强求不得。
我不能时时刻刻去担心着未知的明天来让今天过得烦恼,因为我知道,我过不好今天,总寄情于明天,这比孤独终老还要可怕。
一生那么长,为什么不能自己宠自己一次,傲娇的像个女王,即使被剩,也剩的理直气壮潇潇洒洒。而不是一天天被那些所谓的为你好折腾的满心愧疚和惴惴不安。
4.
《剩者为王》里女主父亲对白医生说的那段话我久久不能忘:
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够结一场没有遗憾的婚姻。
爱情和婚姻不是百分百对等的,对她来说,就像她坚持了很久很久的一个准则。
她不应该到外面听到什么风言风语,听多了就想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
因为我是她的父亲,她在我这里,只能幸福,别的不行。
我们总在强调平等民主、自由恋爱,却又在上学的时候被禁止恋爱,工作的时候就要立刻马上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看到过许多年龄不算太大却被父母逼迫的男孩女孩们,仿佛,找不到对的人,你就是个怪物,是家门不幸,是无法理喻,是让他们抬不起头的。因为这样,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误打误撞没有选择的进入了婚姻,又草草收场,一生遗憾。
5.
原本,我们只要一个对的人。最后我们却变了最挑剔的人。
只是仍旧有那些不愿将就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深信不疑真爱的存在,而真正对的人必定存在。
而我,还是会一如既往,不听人劝,死脑筋,大龄,被剩,也许就是作的,也许就是矫情。
可是在找到那个对的人之前,请允许我一个人傲娇的作死作活,不睡得晚,不爱的满,我能照顾好我挑剔的胃和乌黑的头发,满世界的吃喝玩乐,满心欢喜的付出收获,淋漓尽致的哭泣和伤心,拼劲全力的争取我的所想。
我不想成为谁,也不羡慕谁,我只想干脆的做回我自己,过原本属于我的人生。
潇不潇洒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样我一定不会后悔。
越长大会越发现,自己与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想法总是特立独行,想要合群却总是事与愿违,仿佛只有随波逐流最轻松。
直到后来才知道,社会上永远不缺的就是随大流的人,这不是要求我们必须优秀,必须拿奖学金,必须进好单位,必须实现人生宏大理想。而是能清晰知道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定位,适应并接受孤独,以从容的姿态去面对以后无数个漆黑不眠的夜晚。
欲为大树,不与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