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必网

音箱的成本多少钱?价格和材料成本不成正比

时间:2018-08-08 作者:饱醉豚

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用塞入式耳机听歌真的没有那么舒服,用音箱播放才能展现其中的优势。可能对于我们小白来说并不能听出耳机和音响之间的区别,但是有的人就是追求这个。市面上的音响价格区间也是非常巨大,贵的可能上万便宜的就几百,那到底音响的成本多少钱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让你从小白秒变发烧友。

音箱的成本多少钱?价格和材料成本不成正比

有些音箱很贵,有些音箱很便宜。贵的音箱一对几十万上百万,便宜的音箱几十块钱。

一对普通音箱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外壳,喇叭,分频器,接线柱,电线。每一部分的价格都差距很大。

外壳的材料,可以是刨花板,低密度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指接实木板,整体实木板,以及更高端的材料,比如压缩竹板。这些不同材料做的箱体成本差距很大,比如同样的8寸二单元倒相书架箱,箱体成本从一百多元到一千多元不等。

中密度纤维板是性价比最高的音箱材料。售价几百元到几千元的绝大多数音箱都是这种材料,几万元的大音箱也大多是这种材料。外观差点的贴一层PVC膜,讲究点的刷油漆,更讲究点的贴木皮再刷清漆或聚酯漆。也有刷钢琴漆而显得富丽堂皇的音箱,但是油漆的成本很高。

一些昂贵木材做的实木音箱,即使喇叭和音质和普通的纤维板并无区别,价格也会高得多。实木烘干需要精确控制水分,需要根据使用地点的气候确定含水量,尽管如此,由于现代家庭经常用空调暖气,尤其是中国北方,冬天的室内空气EMC会极低,所以实木音箱非常容易开裂,需要经常打油保养。

实木音箱如果不涂油漆,想保留其原始的木纹质感,就需要精选纹路优美的木材,需要手工精心打磨,再涂上木蜡油,让木头吸入,再打光。这是非常繁琐的工艺。所以实木音箱价格不便宜,尤其是大音箱,一般都是天价。你在商店看到的大多数酷似实木的音箱都是中密度纤维板贴木皮再涂漆,根本不是实木的。即使一些几万元的天价音箱,也大多是中密度板做的。

实木音箱要有好的效果,必须有较高的刚度,密度,硬度。刚度高不易震动,密度高震动幅度小,硬度高不容易划痕。实际上除了一些极其昂贵的红木,大多数木材达不到这样的综合性能。

高温压缩重竹是极好的材料。它比实木硬得多,强度和刚度也远超实木,密度更是比水还重。普通的高温压缩重竹板经常用于高档地板。更高密度的可以用来做高档音箱外壳,日本剑道的木剑等。近年来日本武术中的杖刀,也多用压缩竹做。一些万元级别的经典款式书架箱,也越来越多使用压缩竹材料。

压缩竹是普通毛竹或楠竹在140度的高温下脱水,再在几百个大气压的高压下压缩,把竹细胞压扁,变成密度很高的材质。

从机械强度和声学性能而言,压缩竹比实木和贴木皮的纤维板好的多。但是实际上用得很少,因为压缩竹只有一种纹路,不像贴木皮有千变万化的各种纹路做装饰。另外,压缩竹硬度大,加工和打磨很麻烦。

还有一些并不实用却昂贵的奢侈品,比如用整个树干雕刻出来的原木箱体,一对空箱子价格可能高达几万元。即使一对书架箱,也要砍到二尺直径的大树,大多数原木干了自己就开裂,根本没法做音箱,整个树干的自然干燥往往需要泡浸晾干反复几十次,干燥时间长达几年。现在有了真空射频干燥炉,原木材料的烘干成本才下降一些。

如果是一些极其昂贵的红木之类做的音箱,价格更是天价,虽然它们并没有任何声学上的优点。多数红木的声学性能仅能和廉价的中密度板扯平,远不如压缩竹,水泥,大理石。

水泥和大理石是很好的材料。水泥音箱的阻尼比大理石花岗岩更好,是音箱的顶好材料,成本又是很低。但是,要用水泥做一对精美到让人愿意摆在客厅的精美音箱,却极其不容易。

水泥和大理石一样,重量令人望而却步。虽然音箱越重越好,重到一定程度,就是极少数发烧友才会愿意使用。所以,大多数水泥和花岗岩大理石音箱只是少数极客的DIY。

比水泥和大理石更重的音箱,有铸铁,铸锌,和铸铅。这是更极端的极客才会做的,普通人根本不会考虑。

真力的一些音箱用铝合金铸造成做成曲面形状,可以在薄壁下有较高的刚性,外观也符合声学优化。这是很高明的设计,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也不高。但是开模具的初始投入很大。

喇叭单元的价格差距很大。比如说六寸左右的中低音喇叭,你可以在广东买到批发价十几元一只的,也能找到以色列魔雷的碳纤三明治振膜喇叭,价格大约是五千元一只。

分频器,最廉价的分频器是一只无极性铝电解电容,甚至是反向对接的有极性铝电解电容,价格几分钱到几毛钱。中端的如惠威系列,一对几十元到一百多元。比较昂贵的如佳音的黑金刚和红宝石三阶分频系列,一对价格二三百元到五六百元。也有高烧的发烧友花几千元自制无源分频器。

所以,大小外观差不多的音箱,价格可能从一二百到几万。

对要求不高的人,会觉得一二百的音箱已经足够,觉得几万元的音箱比几百元的仅仅好一点点。

但是某些挑剔的发烧友,对那一点点缺点不能接受,所以倾家荡产买音响。

音箱的价格和材料成本并不成正比。品牌溢价差距很大。

某些杂牌音箱,材料成本三千,售价只有四千,扣除工资税收等各种开支,利润极低,几乎处于亏本边缘。有些名牌音箱,材料成本三千元,售价超过一万,但是卖得慢,积压多,开发成本高,营销成本贵,这些企业也经常处于亏本的边缘。

所以,你看到很多令人肃然起敬的著名的音箱品牌倒闭或被收购,比如JBL和雨后初晴都被哈曼集团收购了。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市场变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家用好音箱最流行的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大音箱已经不流行。流行的是一种叫蓝牙音箱的小音箱。

这类音箱通常很小很轻。外壳是轻薄的塑料件,成本极低。蓝牙音箱售价从几十块到几百块,几千元。加点别的功能,就叫智能音箱。

那些几十元上百元的蓝牙音箱拆开来,里面经常是三五块钱一个的一寸喇叭,或者是八块十块一个的二寸喇叭。如果是上千元的高端货,里面的喇叭可能是几十元一个。

这些微型蓝牙音箱的钱主要花在电路功能、模具和营销。用于与音质密切相关的部分,成本极低。限于喇叭尺寸,无法重播低频。

重播低频需要大喇叭和结实的大箱子,无法用低成本重播低频。要想听到有下半身的完整音乐,你只能老老实实去听又大又重的音箱。

最近苹果出了一款homepad智能音箱,是一款轰动全世界的高技术产品,售价三百多美元。很多朋友问我是否值得买。

零售价三百多美元的苹果homepad,以苹果的营销作风,制造成本不会超过人民币六百元。用于喇叭的部分不会超过人民币一百五十元。分摊到一个低音七个小全频喇叭,平均每个喇叭的进货价格大概是十几元。

如果你是听惯了苹果手机外放和拳头大的蓝牙音箱的人,初次听到垃圾桶大的homepad,可能会满意它的音质。但是任何智能技术不能代替喇叭素质,也无法跨越声学原理。如果你要认真听有下半身的音乐,还是到咸鱼花五百人民币买一对二十年前的旧音箱吧,越重越好,越大越好。如果苹果出品这类大音箱,大概会标价一万以上。

苹果homepad是让你在安静的室内听流行乐口水歌的。四寸的单元可以做全频或中音单元,但是不能指望它能有足够的低频。没有好的低频,既没有鼓声,也没有氛围。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