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必网

夹心饼干长大的孩子 真是心疼为什么父母一生谨慎却丢了她?

时间:2018-08-14 作者:lc

之前很火的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绝对算是一部催泪炸弹,相信看过的大家肯定被感动到。这部剧不仅催人泪下,而且在这部剧中你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回忆,真的是戳心大法好啊。其实不要以为这部剧仅是这样而已,其实里面讲的内容也是非常有道理的。一起来看看。

只要看过《请回答1988》的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剧中的温情与人物饱满的情感所感动。说它是部催泪佳剧一点都不过分。诚心推荐给大家,不哭算我输…… 

第一集的剧情就已经回忆满满:一群朋友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里面播放着张国荣与周润发的《英雄本色》,浓浓的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后面的情节更催泪。

小女生德善,作为家中懂事的二女儿,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物资有限,所以她总是让着姐姐与弟弟。

餐桌上只有两只鸡腿的时候,德善只能让给姐姐弟弟,自己吃鸡翅。煎的荷包蛋,爸妈也只给姐姐弟弟留着。

虽然父母也很爱很爱德善,三姐弟的关系也非常的好,但是作为夹心饼干的她,一次次受到父母的忽视,敏感的心中总有芥蒂难除。

因为德善和姐姐的生日仅相差几天,爸妈为了省事,总是先庆祝姐姐的生日,唱完生日歌后,再把蜡烛重新点上,给德善庆祝生日。

而这次的生日会,父母依旧忘了她的愿望,和往常一样,庆祝完大女儿的生日,打算接着给二女儿庆祝。失落至极的德善终于崩溃大哭,说出了自己积蓄已久的委屈。

当家里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都想极力地表现出一视同仁的态度,但对某些细节的忽视,会造成被忽视一方的不理解与愤怒。而这些小细节持续地被忽视,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最终,德善的爆发得到了父母的重视。在相互的理解与沟通后,德善最终释怀,而父母也谨慎地注意着自己今后的举动。

虽然在故事里德善最终得到了来自恋人直白又强烈的爱,但她自小缺爱而得来的看人眼色行事的性格,以及面对感情含蓄不自信的态度,让她在追逐爱情的过程中饱受了自卑和痛苦的折磨。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正养育着两个或以上的孩子,那么请铭记,不要自己一生谨慎,却偏偏丢失了家里重要的人。

下个月就到哥哥生日,一眨眼原来两个孩子已经相处差不多两年多了。我之前看过的很多书籍,关于多孩家庭中如何让孩子们觉得公平,对于手足间如何保持良好兄弟情谊的知识,对于本身育有两个孩子的我来说,非常受教。今天借此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二胎手足关系的一些启发吧。

“凡事要公平”的道理都懂

但为什么孩子会觉得“不公平”呢?

我家哥哥倒是从来都没有和我提过“妈妈,我觉得你不公平”这两句话,但不代表孩子们心中不会进行比较。“公平”是我们常用来强调的处事原则,而我在面临解决孩子的纠纷或者指导孩子的行为的时候,偶尔会生出这样的疑问:我到底是否“公平”处事了呢?

到底要怎样才算是“公平”?我们的判定总会受到孩子的年龄、性别、能力、外表、品格等因素影响,如果父母的行为和决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最终受伤的不仅是孩子,亲子关系也会产生裂痕。

这里提到的五个衡量是否公平的因素包括:

  年龄:一般来说,父母比较容易偏袒年幼的孩子;

  性别:父母有可能对自己喜欢的性别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宽容;

  能力:能力强、功课优秀的孩子,往往能得到父母较多的赞赏与宠爱;

  外貌:长相可爱或者比较会撒娇的孩子更容易受宠;

  品格:听话、按照父母指令做事的孩子容易受青睐。

拿德善的例子来说,很显然她父母的行为处事在上面五个因素中都有失偏颇,这些细微地、渗透式的倾斜,会让孩子更加感受到“凡事的不公平”。

孩子这种不满的情绪就叫做“吃醋”,它属于“嫉妒”的一种,而父母的态度是造成孩子之间产生“嫉妒”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个孩子屡次被打击被责备,或者被忽略被遗忘,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被喜爱的人,进而感到挫折和愤怒,更甚者,如果孩子长期意识到父母的偏心,累积起来所造成的嫉妒,愤怒,沮丧,以及随之而来的挫折感,会慢慢地摧毁掉孩子对手足亲情的珍惜,也混淆了他们对世界的正面价值观。当他开始扩大生活的社交圈时,也会对其他人产生永无休止的“嫉妒”和“比较”。

德善就是。长大后的德善有一种骨子里对自己深深的不自信。虽然她是最懂事体贴的孩子,会因为想要得到父母的爱,而察言观色,但一直长期地被遗忘和忽略也让她在感情上更小心翼翼,一直在暗自苦恼分析,旁敲侧击的试探自己喜欢的人。这种对自己的怀疑和不自信一直被带到了青春期。

“每个孩子对我来说都是宝”

可到底怎么做才是公平?

到底要怎样才算是“公平”,我们又到底是否知道 “谁需要维护谁,谁需要礼让谁”?我在之前跟进家庭关系的案例,以及自己带两个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发现最容易让我们“不公平”的几个场合包括:

面对孩子的争执只顾着责罚:

「我们比较喜欢弟弟,不喜欢你了」

这样子的话我们是否说过呢?警醒起来,这种无心之语其实就是埋下来手足不和的隐患。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公平,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两个孩子都想要同一个东西时,我们不必自作主张替他们决定,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之间自己商量,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妈妈只偏袒,喜欢谁谁谁,而不喜欢自己。

不从同理心角度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

你需要学习如何和弟弟和睦相处」

这样子的要求虽然希望可以培养手足之间的和睦相处,但往往适得其反。要记得,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管教,缺少温情和鼓励,同时孩子之间的关系又因人为的限制而得不到自然互动,那么孩子就容易陷入孤军奋战,承受不必要的压力。大人能明确接受有些事物不是一个人能独占的,而孩子还不能接受这个观点。他们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面对各种事实,逐渐走出自我中心。

父母做好桥梁

是手足关系的正确打开方式

昨晚在带两个孩子玩耍的时候,因为我们刚买了一个新桌游(今天的二条有我买的新桌游的介绍哦,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孩子们特别喜欢,弟弟看到一把糖果就抓过来,还把哥哥那一份也抓过来。哥哥就很生气,气得想打弟弟,弟弟看到哥哥眼色不对,立刻吓得嚎啕大哭地躲在我怀里。我就和弟弟说,“弟弟,不能没有经过哥哥的同意就拿哥哥的东西哦。你的做法会让哥哥感觉到难过的,哥哥也很生气。”对于两岁的弟弟,我做的更多的是引导。

而对于哥哥,我是这么沟通的,“你打弟弟的话,弟弟也很害怕,我想他也并不喜欢你这么做。你想想看如果是你被打的话,你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因为哥哥已经三岁多了,所以我会更多地启发哥哥去思考弟弟的处境,去理解和感同身受,“妈妈知道玩具被抢走了你很难过也很生气,我们要不要一起和弟弟沟通下看看如何解决呢?”

一开始不要担心孩子不说话,因为即便孩子拒绝回答,但他们的内心也是会悄悄想过一遍的。

父母做好桥梁的关系,才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习如何设身处地为别人去想。

父母带着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在适当的场合渗透孩子对他人感情的理解力,也同样润物细无声。

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不能说谎

那么自己也应该以身作则

父母必须有始终如一的标准。出尔反尔和反复无常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父母的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孩子从中接受到的暗示会是“如果你受到父母宠爱,就可以不必遵守家庭规则”。

如果规矩是可以被随意打破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不能说谎,那也必须要求自己对孩子不能说谎。

同样的,如果是事先与孩子沟通过的规矩,父母就要慎重对待,千万不要朝令夕改,让孩子失去信任与安全感。

我们常常安慰自己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或者什么坏毛病长大了就好,但其实不是的。家庭作为发挥影响力最大的场所,也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我们得先自律,才能律人。

从德善令人心疼的故事里,我学到了为人父母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不想一生谨慎却失去孩子的信任。虽然浓厚的亲情之间没有不可原谅之人,也没有不可原谅之事,但是在亲子关系之间,手足血缘之间,走得更亲近一点,更开怀一些,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期盼。

最后送上这个截图,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当好妈妈这个“守护神”吧!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