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这位伟大的作家,可以说是多少写作人的偶像啊,这为作者不仅仅是教会很多人写做方法,技巧,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怎么样去成为一位真正的作者,怎么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这个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就该这样做!
有多少人知道村上春树,是从《挪威的森林》开始的?
哦,也许我应该这样问:有多少人是看了《挪威的森林》成了他的粉丝?
不可否认,这本书让他成为了日本最畅销的作家。
但是做为一个坚决不看经典也不看畅销书,长混晋江网文十余年,偶尔也兼顾起点的妹子,对于村上春树我只能回应六个大字:那是谁?不认识。
所以我是怎么认识村上春树的呢?当然不是因为大家都在谈论他才知道他,毕竟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网说文”的人,而是因为我,书荒了!
书荒太痛苦怎么办?看了那么多小说的我也跃跃欲试,想写篇小说玩玩(别笑!我很认真的!严肃脸)
刚好发现村上春树写了一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关于此书介绍是这样写的:村上春树一个人,写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超过五十种语言译本。拥有享誉世界的知名度。这本书是他前所未有的自传性作品,历时六年完成。
小说家看似风光,却是份孤独的职业。村上春树十二章肺腑之言,真挚诚恳又不失幽默地讲述自己写作道路上的故事,和追逐梦想与幸福的人生往事。
不论是作为声名显赫的作家,还是认真生活的普通人,他的故事都为人们带来信心和勇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就是村上春树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真实写照。
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的真实写照哇!这要是你,你看不看?看不看??看不看???当然必须看了!于是乎就因为这本书,我成功的路转粉。
“坚持”的前提一,是热爱
“成功必须坚持”。
你绝对听过这句鸡汤,但我觉得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
为什么“坚持”这个词简直就是为普通人“量身定造”,因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可就是 “臣妾做不到哇”!
我们看到村上春树写作三十五年,跑步也将近三十年,就认为他“坚持”了,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实际上才不是这样!
他也只是在想写的时候动笔,不想写的时候就不写,一直保持着“自由”的心态。
“坚持”的前提是热爱。就像你喜欢吃鸡蛋,但是天天吃,有段时间吃腻了,你肯定不会逼着自己吃鸡蛋,要换下口味,大概过了三五天或一个星期,你突然想起来:呀!我好像好久没有吃最爱的鸡蛋了,于是你会对它产生“失而复得”的心态。
村上春树就是这种感觉:有段时间没写小说的话,心里就会嘀咕“差不多该写小说了吧?”
好似冰雪解冻,雪水蓄满了水库一般,可写的题材在体内不断积累。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便伏案提笔,写起新的小说来。
所以他说:没有经历过写不出小说的低谷期,也不会有“现在并没有写小说的心情,可是已经接下了杂志约稿,不写点东西不行”之类的情况。
因为既然不接受约稿,也就没有截稿期,这让我精神上非常轻松,也就不存在“写作低谷期”的痛苦。
对于写作的人而言,再也没有比不想写东西时却不得不写更折磨人的事了。
所以,我们应该像村上春树一样,不是为了“坚持”而“坚持”,不是为了“成功”而“坚持”。
“坚持”的前提二,是自身有强烈欲望
最初,村上春树突然有了想写小说的想法,他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系统学习训练过,但是他想到就去做,完全没有迟疑。
包括“约稿”作家,成功人士,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强烈欲望,内在的动力,拼搏的精神,旁观者再如何加油鼓劲扶持,也只不过是“扶不起的阿斗”罢了。
所以,不行动,然并卵;不热爱,然并卵;不强烈,然并卵。
你所认为的“困难”,在别人眼里都不算“困难”;你所认知的“不可思议”,在别人那里都是“理所当然”;你所理解的“坚持”,其实对于别人而言,只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只是单纯的热爱,只是他们自身内在的强烈欲望,只是因为这让他们“心情愉悦”。
所以别人会成功,所以村上春树说,无论意志力多强,不对胃口的事也绝不可能连续做上三十年。
他认为写小说和跑步“这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看到了这里,放弃“坚持”吧!去找一找什么才是对你人生而言,无论如何非做不可的事。
“坚持”的前提三 , 心态平和
伊萨克·迪内森说过:“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每天写上一点点。”
对于这句话,村上春树十分认同,不管是刚开始不计成本的写作,还是在创作长篇小说时,规定自己每天写四千字,即使心里还想继续写下去,也照样在四千字左右停笔。
哪怕觉得今天提不起劲儿来,也要鼓足精神写满四千字。
因为做一项长期工作时,规律性有极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趁势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手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是产生不了规律性的。
因此每天基本上不多不少,就写四千字。
当然,前提依旧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他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只要写起来开心不就得了嘛”的姿态写作,以至于当他知道第一本小说获奖时,他完全是意外的状态,初稿都不知道去哪里了。
需要做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竭尽全力
村上春树说:不论什么文章,必然都有改进的余地。不管作者如何认为“写得真好”“完美无缺”,其中也有变得更好的余地。
他在书中分享了一件趣事来印证这个观点。
在他以前的小说作品中丢失了自认为“写的很成功,引以为豪”的一章,于是绞尽脑汁努力还原。
而当作品印刷成书发行之后,丢失的那章又出现了,结果两相一对比,发现还是改写的版本更为出色。
好的作品都要经历无数次修改,打磨,直至竭尽全力。我想,这也是他不“约稿”的原因之一吧。
其实书中还谈到了许多,例如:他对文学奖的态度,评论界的质疑,小说中的人物,小说家这个职业等等都有自己的看法。
但我却因为他的豁达,他的真诚,他的坚持而喜欢他。
书中金句摘抄:
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奖项。
写小说时让我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愿意,自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
能把某个目标当作旗号高高地举起,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不问年龄几何,不问身处何地。
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我的书的读者更有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