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在说自己成长很慢很慢,就是不能成功,其实这样的事情还算得上是比较容易的解决的,因为你注重的东西其实不算是非常非常重点了,不注重的东西反而是比较重点的,所以那些看不见的事情,是让我们停滞不前的认知盲点!
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表面上能看到的,于是我们根据表面和现象决策,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往往不为我们注意,但是却同样在影响我们的现状。
世界非常大,总有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而其中又有一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如果这些事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我们却一无所知,那我们就需要承受这些无知的后果。
如果你觉得这条很残忍的话,而另外一个方面更是加剧了这般残忍。我们假使是做了一些不符合规律的事情,也很容易得到反馈,而这些反馈也很容易给我们一些假象,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于是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还有更狠的事情,我们都善于欺骗自己,告诉自己还不错,却不会去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于是一方面心安理得,一方面倍感纠结。心安理得在于,不停地告诉自己现在已经挺好了,只要维持下去,就万事大吉;而倍感纠结在于,社会上一直会出现各种成功榜样案例,广泛传播,于是你的内心一直撩动。
但是我们又只能看见别人让我们看见的事情,所以这一现象加剧了前面的偏见。而躲在暗处的那些真正发挥作用的因素,也许永远不为人知晓。
于是如果你把事情做得好,可能是你做对了一些事,但是也有一些事情,也许是正好做对了,也发挥了作用,你没看见。那如果事情没有做好,可能是做错了一些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事情,不知道自己做错了。
前面说了一大堆的理论,这里拿自己开刀作为例子。关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文章的写作,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我最近在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你的公众号订阅增长速度缓慢
2. 为什么你的文章阅读量人数不高
3. 在上述的前提下,为什么你的社群能做到1400人
4. 在写作上你有什么重大的盲点需要补上
5. 你为这些盲点付出过什么潜在代价
6. 如果要改进,下一步要怎么提升,应该做什么
7. 如果你做对了什么事情,那是因为符合了什么规律
注意,在我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如果要回答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很多人也会采用的策略,比如告诉自己你现在还不错,也不要对自己太狠。这种很好很友善,但是却容易忽略问题,注重情绪感觉。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自问自答完以后,可能什么都不用做,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就不会有改变。
第二种就会更残酷一些,就是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比如:你的文章最近一短时间从写作技法、题材选择以及立意思路上,并没有较之前有较大的突破,只是停留在原有的舒适领域,没有进行大胆的增量尝试。而在这样的前提下,每天更新从节奏上保持了频次,但是从传播上却忽略了遵从规律。因为投入的时间有限,每天只能更偏向于内核而忽略了表达的形式。这样会造成传播力不高。
再应用标题里的“认知盲点”原理,文章推送出去以后,肯定会有回应,但是由于在传播性上缺乏活力,所以每一次发力是衰减的。而也正因为是有回应,反而不容易注意到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这些大多数的行为最终会在数字上有所呈现,于是就有当前的结果。
于是这就要了命,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到表面上能看到的,于是我们根据表面和现象决策,而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往往不为我们注意,但是却同样在影响我们的现状。这句话不是说表面的现象不重要,而是在我们所感知的范围外面,其实还会有更多发挥作用的因素,我们需要把握。
而习惯性地注意到这个方面,对我们的思考、认知其实有很大的挑战。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打开这篇文章看了两眼,匆匆离开,没有留下任何后续,甚至取关了文章,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而如果我不能看到这些方面,这会让我们的事业,一直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