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大师陈寅恪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大文学家,但是这个人非常非常的低调,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非常非常不了解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这个的详细的介绍吧,真的是很有特色的一位,感兴趣的你别错过了!
一,《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中华书局出版。
本书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年谱长编系列”中的一部,由陈老先生的学生卞僧慧执笔编纂。
这是名副其实的“长编”,精装大开本,洋洋洒洒四十多万字的年谱大作。本书史料极其全面丰富,老先生历经八十年的人生轨迹,心理历程,全都详尽翔实地含括其中。
尤其难得的是,年谱呈现了宏大开阔的视野,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列举了许多第一手文献资料,诸如官方文件,决定,通知,社论等等,真像是社会档案的精华摘要。
同时,老先生同辈的学者名流,晚辈门生,助手,护士,以及亲朋好友的回忆,记事,诗文,讲述,也照实扼要收录。宏观中有微观,国事中有家事,纲要中有细节,相互补充印证,他的作为,行迹,昭然醒目,展现出大师完整的治学业绩,品格风貌,悲壮坎坷的生存状态。
书末附有的“陈先生开课笔记三种”和“陈先生史学蠡测”,也颇有学术价值,十分珍贵。
二,《陈寅恪诗笺释》
胡文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上下两册。
老先生是大师级学者,也是频频抒怀吟赋,时常有大作问世的诗人,存诗作三百余首。诗言志,老先生的诗对于窥探他复杂细密的心灵世界,无疑是个重要的通道。
可是,他写诗时的背景,环境,以及写作动机,心绪情思,都比较复杂,所以用字遣词往往深奥晦涩,又用了太多的典故,采用的都是古体诗的传统形式。
因此,想读懂先生的诗作,太难。这部“笺释”,就能为读者(尤其是60后的读者)扫清阅读障碍。比如《题王观堂“人间词及人间词话”新刊本》一诗中的“沈湘哀郢都尘蹟”这么一句,胡文辉这样解说:“此处借屈原事詠王国维,'沈湘'自指王氏自沈,而'哀郢'亦可。指王氏当时担心革命军攻入北京”。又按,“王氏1927年自沈后,陈氏先后有輓诗两首,輓联一首;此年为王氏自沈三十周年,陈氏可能特意题诗为祭。”
经以上“笺释”,读者遇到的疑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当然还应该顺便指明,那个反复出现的“沈”,即“沉”。
三,《也同欢乐也同愁》
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三位作者,是陈先生的女儿,这本书有个副标题:“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
如果说,前面的“长编”“笺释”两部著作,作者的审视角度,主要集中在老先生的学术事业上,那么,这本回忆录,则更多的是从生活,从家庭,从亲情的层面上,展现了老先生儿女情长的一面。
所以,这本书的叙述,或许有点琐碎,有点散杂(第一章就是“父亲早年的点滴旧事”)但是特别富于人情味,温馨,亲切,把一个一向被人看成孤傲冷漠的大书呆子,还原成了也有体贴,有爱抚有情趣,有血肉之躯,有喜怒哀乐的凡夫俗子。
1939年,老先生从云南到香港与家人团聚,专门请一位善于摄影的青年学者,拍了一张全家福。这个小小举动,把五口之家的骨肉亲情,聚焦得淋漓尽致。
说到照片,这本书配发了一百多幅,与文字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为许多同类作品之最,值得一看。
四,《陈寅恪的最后20年》
也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陆键东。本书1996年初版,这是2013年问世的修訂本。
在诸多陈老先生的传记中,此书一经推出,立刻博得了好评如潮。作者并不满足,经过十七年的省思磨砺,补充润色,最后修订成名至实归的精品。前面说过的“年谱”,“笺释”都多次引用这本书,可见它的价值。
书题说“最后20年”,但布局纵横捭阖,思路开阔,抚今追昔,由此及彼,信息量大大超出了“20年”,足以涵盖老先生的一生。
作者说,“因了陈寅恪,在人生一段重要的岁月里,犹能从古及今、从故纸堆到身历的时代,亲身体验何谓'故国乔木',何谓文化灵魂,实为平生幸事。”几句话,道出了他能成功作传的秘密所在,这也是深入领会这本书的导言。
这本传记还有个大亮点,就是叙述风格的沉郁苍凉,或许还可以再加个悲壮。作者的语言很有文采,流畅,细腻,一点没有因为传主是个学术大霸,而显得枯燥单调。但是阅读后,掩卷沉思,总会让人联想到,这更像一座镌刻着缅怀话语的墓志铭,一曲凄美悠远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