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九寨沟地震也还真的是让非常多的网友捏了一把汗啊,幸好有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作为坚强的后盾,当地的受灾群众也是好样的,积极主动的展开自救,也有非常多的各界人士都参与到这次救援当中来,每个人都在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小编也要和大家说说,关于震后的疾病问题,比如长见的腹泻系列的,那么该如果面对,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吧!
8月8日21:19,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附近发生里氏7.0级地震。8月9 日7时27分,新疆博州精河县境内发生6.6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白衣战士在行动!
在震区,医护人员不仅面临急救任务,一些常见内科疾病及传染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或转诊的任务也非常重要,且任务量有可能增加,这与地震后饮水、食品供应、住宿的条件有限、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一些病媒生物数量也会增加等有关。
全科医学周刊将推出震后需要警惕的几种内科和传染性疾病系列微信,希望可以给震区医务工作提供帮助,也愿全科医生共同学习,提高灾后常见疾病诊治技能。本期微信小编给您带来的是关于腹泻的诊治原则。
重视震后最常见疾病——腹泻
“
灾区常见的腹泻包括:由于饮水、饮食不洁、清洗不彻底等导致的感染性腹泻,露宿着凉或抑郁、紧张、精神创伤等情绪应激导致的功能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发病较多,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
处理原则
由于灾区野外条件下不一定具备肠道致病菌的培养条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合理的临床诊疗决断:
① 充分了解腹泻的诱因及伴随症状、腹泻次数、量及大便性状;仔细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神志、面色、皮肤弹性、四肢末梢循环等。
② 详细记录每例腹泻患者的病情演变及居住地点,报告疾病控制中心;同时可展开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疫源地。
③ 对有接触史但尚未发病的人员进行就地隔离。
④ 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饮用开水和食用煮熟的食物,饮食清淡、易消化,待腹泻好转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⑤ 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泻药、止痛药,以免造成误诊,耽误病情。
⑥ 指导患者正确遵医嘱用药,并且密切随访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⑦ 疑为肠道烈性传染病或经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无好转者,全科医生应及时组织转诊。
震区群众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饮用开水和食用煮熟的食物,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污水粪便垃圾的管理和处理。
感染性腹泻
广义上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但常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
临床表现
· 腹泻每日≥3次;
·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黏液便、脓血便;
· 可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 病情严重者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 须排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才可诊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检查是确诊依据。
霍乱
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随患者和带菌者的吐泻物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和食物。喝生水、生食水产品、饮用不卫生的饮料等均会导致发病。
临床表现
· 潜伏期通常为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7天;
· 多数表现为突起腹泻,排大量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便,无粪臭,含大量片状黏液,每天大便可多至10~20次;
· 无明显腹痛;
· 呕吐发生在腹泻之后,常为喷射性和连续性,轻者可无呕吐;
· 很快出现脱水和微循环衰竭表现,例如神志淡漠、烦躁不安、眼球下陷、口唇干燥、皮肤凉、弹性消失,脉细速、血压低,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等。
处理原则
· 疑为霍乱患者的粪便留取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且应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培养;
· 疑为霍乱后,应立即隔离,且应将确诊及疑诊病例分别隔离,彻底消毒患者排泄物;轻、中型患者可予口服补液,重症患者应予静脉补液,并尽快转至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氏菌经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伤寒杆菌随粪便、尿液排出后,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源、餐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然后经口传染。苍蝇、蟑螂等是重要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 起病较慢,潜伏期1~2周,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体温逐渐上升,高热持续不退,可达10~14天;
· 伤寒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使患者听力减退、反应迟钝、表情淡漠,重者可有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温下降而逐渐恢复;
· 发热后第6天左右,患者前胸、上腹可分批出现少量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直径2~4 mm,压之褪色;皮疹偶见于背部及四肢,多在2~4天内消失;
· 食欲极度减退,舌尖及舌缘的舌质红、苔厚腻;
· 患者常出现便秘,但也可有腹泻,肝、脾轻度肿大;
· 重者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在疾病缓解期、退热之后,仍有此风险;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和纤维残渣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及治疗性灌肠等均易诱发此并发症;
·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治疗及处理原则
伤寒患者须住院隔离治疗,没有条件者可在家隔离,直至经规范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及停药后1周,尿、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2次间隔为2~3天),方可解除隔离。氟喹诺酮类为治疗首选药物,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也可酌情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氯霉素或复方新诺明等药物。
饮食及护理
患者居住的房间要安静、通风,饮食要清淡。患者在发热期间要进流食,热退后也仍要食用软食、少渣食物,逐渐增加食量和改成普通饮食。全科医师应嘱伤寒恢复期患者在病后1个月和3个月各进行粪便检查3次,每次间隔1~2天,以便及时发现带菌者。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饮水和手等介质,经口传播。在流行季节可有食物型和水型的暴发流行。临床上常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期,而急性细菌性痢疾又可分为普通型、非典型(轻型)及中毒型3种。
临床表现
普通型:
· 主要特征是起病急;
· 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伴畏寒、寒战,继而表现为腹痛、腹泻(每天10~20余次,呈脓血便,量少)和里急后重感;
· 一般在1~2周内逐渐恢复或转为慢性细菌性痢疾。
非典型(轻型):
· 多无全身毒血症状或症状轻,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 腹痛较轻,腹泻次数每日不超过10次,粪便呈水样或糊状,含少量黏液;
· 里急后重感不明显;
· 该型易被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中毒型:
· 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以上;
· 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 病程早期即可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四肢厥冷、呼吸微弱而表浅、反复惊厥、神志不清等症状,更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 肠道症状往往较轻,甚至无腹痛、腹泻,常须直肠试子或生理盐水灌肠采集粪便标本;
· 镜下大量脓细胞、红细胞;
·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为确诊依据。
处理原则
· 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 首选喹诺酮类抗生素;
· 中毒型应采取降温止惊、抗休克及抗脑水肿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