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必网

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个人资料 东北小豆丁演绎民歌rap

时间:2018-09-30 作者:lc

《歌声的翅膀》这档少儿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江苏卫视开播以来,广受好评。在上周的节目中,有一位来自长春的小朋友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他在场上唱了一首rap版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惊艳全场。那么,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是谁?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个人资料 东北小豆丁演绎民歌rap

东北小豆丁演绎民歌rap

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歌声的翅膀》凭借悠扬动听的天籁童声和纯真逗趣的萌娃受到了观众们热力追捧。在上期节目中,九岁的黄金豆还未开口唱歌就惹得台下观众的笑声连连。顶着颇具喜感的蘑菇头,配着正宗“大碴子”味的东北话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小豆丁”表演起二人转——爸妈互斗,既当妈来又当爸,现场还原“被老妈批评”的场景。原来,热爱音乐的黄金豆和爸爸经常凑到一起改编经典歌曲,却总是遭到妈妈的反对,怒批父子二人“不务正业、耽误学习”,而父亲却认为兴趣为主,开心最重要。为此,黄金豆和爸爸特意改编了一首妈妈最喜爱的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用实力证明歌曲改编非常酷。

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个人资料

东北小豆丁为《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经典儿歌赋予了新时代的味道。快节奏的曲调充满了活力和激情,配合自编的rap,让人听后十分兴奋,而不再是静静的荡漾在湖面上的手摇小船。蔡国庆听后按捺不住,登台示范起“荡起双桨”的正确姿势,现场“撑起小船”,在台上边划船边唱起经典版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当遇到了豆豆快节奏的rap时,老船长也跟不上拍子,蔡国庆当场“翻船”,跌到地上,直呼“豆豆给我的船安上马达了”。台下的阎维文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非常欣赏黄金豆今天的表演,但是对于经典作品的改编一定要慎重,要适度。同时,阎姥爷再次表达了对黄金豆喜爱,和对他音乐创造力的认可。

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个人资料 东北小豆丁演绎民歌rap

《歌声的翅膀》:除了“爆款” 我们还能听什么音乐?

近几年来,全社会都陷入了对爆款的追逐,音乐领域也不能幸免于难。除了热搜排行榜前三名,我们似乎很难想起自己还听了什么音乐,音乐圈的抄袭事件不绝于耳,人们开始熟悉“连续八小节相似才算抄袭”的科普,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我们听的歌确实越来越像了。在曾经培养出杨钰莹、陈思思的资深音乐人吴颂今看来,音乐作品间的“抄袭”和“雷同”源于音乐创作者自身音乐语汇的匮乏:“因为他肚子里没有货、缺少丰富的音乐语言,脑子里只有正在流行的流行歌曲,所以作曲的时候想不到更多样的音乐语汇。其实他并不是有意抄袭,只是肚子里墨水就那么多,导致写来写去都是差不多的调调。”

除了爆款,我们还能听什么音乐?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我们来说,民族音乐是一个现成的“宝库”。江苏卫视少儿音乐节目《歌声的翅膀》中,不少民族音乐的经典被重新演绎,以讨论民族音乐对我们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去KTV唱民歌觉得很丢人怎么办?”

追逐“爆款”并不是新鲜事。吴颂今回忆,早在80年代,随着海外流行音乐的涌入,人们争相追逐起了当时流行的磁带歌曲,传统民族音乐因此遭受重大冲击。出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目的,国家组织音乐工作者去全国各地、市、县普查收集民歌。

几十年后的今天,传统的民族音乐依旧显得有些小众。在年轻人聚集的问答网站知乎,如果你在知乎上搜索关键词“民歌”,跳出的第七个问题是“去KTV唱民歌觉得很丢人怎么办?”问题中,一个95后的孩子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自己“喜欢也很会唱民歌”,但因为同龄人基本中“喜欢民歌的年轻人太少了”,所以一起去KTV唱歌的时候,因为害怕尴尬,“只能点一些会唱的流行歌曲”。

在江苏卫视的少儿音乐节目《歌声的翅膀》中,同样喜欢唱民歌的15岁的兰州少女杨雅坤表达了类似的苦恼。她把自己唱的民歌放在网上,却会收获一些刺耳的声音:“他们说这种歌这么土、这么low,大家都不太喜欢听。”主流的偏好,确实会对成长期的孩子们有所影响。在吴颂今接触过的孩子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他原本并不喜欢《小苹果》,可是同学们都喜欢,担心自己不喜欢的话会被同学们隔离,为了随大流,也被动地去听流行歌曲。”

尽管如此,吴颂今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依然乐观:“今天是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生存的空间,只是喜欢的人数多少不等而已”。《歌声的翅膀》中,有不少现居海外的华人孩子演唱了民歌、戏曲等传统民族音乐,居住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十岁小男孩王泓翔演唱的京歌《梨花颂》不仅广受好评,更是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称赞。他虽然住在海外,但因为爸爸是个京剧票友,有机会接触了京剧文化,也埋下了对传统音乐喜爱的种子。“所以一个人喜欢什么和他所处的环境、和他接触的东西影响都挺大的,而且它会不断的有变化”,吴颂今解释。

歌声的翅膀东北小豆丁个人资料 东北小豆丁演绎民歌rap

民族音乐是心灵和创作的宝库

对人们来说,民族音乐能给予的养分是方方面面的。

《歌声的翅膀》中,来自马来西亚的第四代华裔谢淑恩是第一次回到中国,然而听完她唱的《山路十八弯》,伊能静惊叹:“她的声音有一种穿透力,能带你瞬间回到故乡,可她却是没有回过故乡的孩子。”孙楠也认为谢淑恩的歌:“不是学出来的,是血液中流淌出来的。”孩子们对民歌的喜爱和学习,背后其实是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探寻。从心理学的角度,复旦大学心理系博士陈侃认为,每个民族的人都能从自己民族特有的音乐中获得文化归属感:“传统的音乐经过千百年,世世代代的加工精炼,本身可能包含心灵治愈的可能。”

从音乐创作者的角度,吴颂今认为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可或缺:“把人类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音乐装进自己脑子里,你在创作的时候才能有丰富的音乐语言,就像你写文章必须读过很多书一样,写歌的人也必须学习各种音乐语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民间音乐语汇。”

吴颂今回忆,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就读时,民族民间音乐课就整整学了两年。除了在学校的学习,作曲家们还需要去各地“采风”,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收集民歌、戏曲、曲艺。“你掌握的民间音乐素材越多,你创作的旋律就会越丰富多彩。你想写出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歌,如果只是待在大城市的工作室里闭门造车,创作出来的音乐肯定达不到要求。”

《歌声的翅膀》寻找民族音乐的“真善美”

担任《歌声的翅膀》辅导员的阎维文,对节目中的新疆孩子骄兰的表演印象深刻。“十岁的孩子,弹得一手好的都塔尔”,阎维文啧啧称赞,“当他往那盘腿一坐的时候,就完全像一个非常老道的维吾尔族的艺术家。”但神奇的是,当音乐停止,阎维文跟这个孩子用语言而非音乐交流时,“他又回到那个非常天真、非常童趣的一面。”年幼的孩子全身心融入了蕴含着文化宝藏的民族音乐时,他们所展现状态的自信和坚定让大人也感到惊奇。陈侃解释,保护民族音乐,就是保护文化基因的多样性,心灵也就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孩子需要更多的表达途径,就好像你不是只有一种颜色,而是有多种多样的一大盒彩笔去绘画。”

吴颂今并不期待民歌能够取代流行歌曲成为“爆款”:“我觉得少儿民歌只要能抓住一部分人的喜爱,其实就够了。我现在的音乐创作,也都是为特定的受众群而作的。”尽管如此,吴颂今也认同传统民族音乐在表现形式方面需要跟上时代:“民族歌曲也必须与时俱进,各种艺术形式现在都在使劲地追逐创新,包括流行歌曲自身,要跟上这个时代,民歌当然不能例外。”《歌声的翅膀》中,每一首民歌、戏曲,编曲中也糅合了大量时尚、现代的音乐元素,辅导员阎维文听了后感叹:“你看我们现在播出的几期,所有的这些歌曲大家听一下,跟今天时代大家听的东西有区别吗?没有区别,有些东西还往前走了。”

对于《歌声的翅膀》,吴颂今肯定了它对于传承民族传统音乐的意义:“不管是流行歌曲还是民歌,假设它的音乐真正是动听优美的,内容能够打动人心,年轻人也不会太抵触,我觉得儿童民歌坚持做下去一定能俘获更多更多的歌迷。”与此同时,在吴颂今看来,最重要的是:“人对美好的追逐、对真善美的喜爱。”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