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必网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时间:2018-07-26 作者:coco湖

说到汉语这个行业吧,其实大家都知道有点点不是太好的找工作,但是你走着走着你会发现渐渐的会远离这个行业了,但是其实在这个行业还是有人在坚持的,那么这些人会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经验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别人分享的经验吧。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我读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有点阴差阳错,但是庆幸的是这个专业读到后面是越读越喜欢。它也很符合我的性格,也培养了我的气质。我读这个专业的时候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现在随着新媒体的火爆,这个专业已经慢慢已经开始被许多人接纳了。

我读书的时候,对于读这个专业到底能做些什么工作是比较迷茫的,据说语言类毕业的学生除了当老师,在社会职场竞争力是比较弱的。我恰恰是那个非要去企业做的人,所以兜兜转转也尝试了很多文字相关的工作,也走了很多弯路。所以很想以过来人的经验,结合我认识的一些朋友,我的大学同学们毕业的去向,来谈谈这个专业毕业以后适合从事的工作。

第一、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先说第一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把这类工作说成一个工种,其实我觉得不是很准确。因为这个不是按照技能来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里有很多不同的选项。具体不了解里面的运作体系,不详细谈。

虽然汉语言文学在我读书的时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是在即将要毕业的时候发现,这个专业更有机会进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因为很多岗位对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开放,而且汉语言文学更能写好申论这种公务员的考试。

所以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条体面的出路,很多毕业以后可以在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做行政类或者秘书类工作(也就是和文字相关,现在很多机关都需要个写写材料的人)说到底,即使是政府部门也是一个各种职能组成的机构,也需要不同的人才来为政府部门服务,政府部门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

这类工作的优点是在小城市体面光鲜,旱涝保收。因为这个机构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得以生存的,所以国家不倒闭,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铁饭碗。因为国家财政支持,所以很少存在优胜劣汰的行为,只要不犯严重错误就可以一直捧着这个铁饭碗。而且,相对来说,政府部门的预算和企业相比更充足,同样是一个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和企业部门的宣传工作,政府部门要的可能是你完成这份工作;企业部门要的是效益,没有产生足够的效益,负责人很可能就会失业。

这类工作的缺点是不论是职位上还是薪酬回报上很容易达到个人上限,因为本身工作职能机构不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同样的在里面工作的人会失去竞争力。

第二、教育方向,语文老师

公立学校的老师就是教育局事业单位的编制;私立学校的老师,则是优胜劣汰,竞争会更激烈一些,因为私立学校是企业行为,要遵循市场经济。再有就是培训机构的语文老师。我对老师不是很了解,但是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不太喜欢做老师这个职业,因为我没耐心教小朋友们。

做老师的好处是,相对企业来说环境会简单一点,毕竟老师打交道的是学生和家长们,相对简单;而企业工作打交道的都是心智水平相当的同行人。而且老师有寒暑假,这个寒暑假的隐形福利是很多人选择成为老师的原因。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第三、企业

老师和公务员事业编制这些岗位都是小城市里比较体面的工作,我虽然对企业知之甚少,但是一开始我就打算走企业这条路线的。即使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我从没后悔走上企业这条路,因为企业这条路自有企业的好处。

在我说企业不同岗位之前,我先说个面试题:

第一个是行政人事类的,HR问我的题目是:如果公司宿舍两个人有矛盾吵架,你会怎么解决?

第二个是营销类的,HR问我,如果我有个杯子想要做营销,请你在5分钟之内找出几个卖点来推广?

为什么说这两个面试题,因为我发现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在企业集中在了行政和营销类工作,而且这两个工种算是专业对口的就业方向。

第一大类是行政类

行政人事类更多的是处理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公司正常运行的后勤工作,包括秘书、人事、行政,前台等工种。大公司和小公司就会对这些岗位有不同的细分,有些公司所有这些工作是一个员工完成的,有些公司则有一个部门来完成这些工作,就会有细致的分工。秘书更多的是做一些材料的准备,人事更多的是做一些招聘面试,行政则是我刚才提到的怎么处理这类公司员工之间的一些问题。(杜拉拉升职记的杜拉拉就是人事行政类工作不断往上升职的典型)

第二大类是营销类

这类工作更需要创意。具体的工作内容最对口的是文案,但是大部分工种都是把文案和策划两个内容划分在一起。营销类是一个体系很庞大的工种,还分在甲方和乙方的工作,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

a)甲方

在甲方做营销类工作的部门大多是是市场部(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可能是运营部)主要工作内容是做市场推广。工作内容用三个词来概括,拉新(找到新用户)、促活(让原本的用户消费频次更好)、留存(让原来的用户不要去竞争对手那里)。每一点展开内容也不少。

在甲方公司,更需要的是综合技能。在大公司,分工很细致,从营销创意策划传播媒介公关广告也许都可以分一个部门出来,大部分时候都不需要自己做具体的执行了,更多的时候是要有和乙方公司谈判的能力,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在小公司,可能很多岗位内容都混杂在一起,也就是你就要做文案,又要做策划,还要做媒介,公关,BD等等内容。但是不管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最主要的KPI就是我说的三个词,拉新、促活、留存。

b)乙方

乙方公司我统称为广告公司(因为可能更细分的可以分为公关公司、活动策划、模特公司、文案公司)如果缩小了来看,乙方相当于一个甲方的外聘市场部。因为是服务于多个类似的公司,所以分工会更细致,大部分广告公司会分成AE(客户执行)、创意、策划、文案、设计、技术等很细小的工种。那么广告公司对于员工的技能就会要求更加专业,更需要专才。甚至专才到只为一个品类写文案,比如有专门写汽车行业文案的人,要他转岗去写快消品文案可能就会出现水土不服。专业技能更细分,但是对于一个行业的了解就会比较广阔,知识面也比较广阔。

第四是媒体机构

媒体单独拎出来说,是因为媒体是汉语言文学就业人数比较多的一个行业。媒体的内容方向也非常广泛(财经类、娱乐类、汽车类、文学类、时尚类、时事类、政治类、旅游类……),载体也特别多(纸媒、广播、电视、新媒体……)。

对于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要做好媒体工作的最基本技能是文字功底+所在媒体行业的专业知识。

媒体行业做得好的,最后是洞见,所以对于一个行业的了解相比于能写文章更重要。因为文章背后是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所以很多财经类媒体,都要求是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不想要汉语言文学毕业的学生,因为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观点大于文辞,行业知识大于写作技能。

当然,不想要汉语言文学学生的也不多,因为汉语言文学是基础学科,在媒体行业是敲门砖。后面要发展得好,必须要有一个对行业比较深入的了解。媒体是资讯类的,某一个行业的媒体人,要求的是对于整个行业是相对了解的,要求的是知识面广泛。

做媒体跨行业不容易,不同的类型的记者编辑是很难跨来跨去的。因为行业差距比较大,所以媒体人做到后面,不会去跨媒体行业跳槽,很多媒体人会选择跳去企业做市场部相关工作。比如汽车类的记者编辑,跳去宝马市场部做媒体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媒体跳去企业的多,企业跳去媒体的就少之又少了。这个和薪酬有很大关系,一般企业的薪酬待遇要好过媒体,但是和在企业做一个行业也有很大的关系,其实企业跳去媒体是比较难做的,企业做文案策划相关的,要跳去媒体做行业报道,是很难的。

因为行业关系,从事媒体相关的工作是不错的,比如旅游类媒体,相对来说可以免费去旅游的机会要比普通人大得多,如果一个人对旅游特别感兴趣,那么就很适合去旅游类相关媒体;比如时尚类媒体,如果一人对穿衣打扮时尚特别有兴趣,那么去时尚媒体去一些时装周的机会就大的多。

第五、出版行业

出版行业也很好理解,就是图书编辑。图书编辑的能力不仅在于能帮助作者修改好稿件,很重要的能力是发现好的稿件。内容是也是和媒体一样,分不同的种类。营销编辑,和广告一样,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书,卖得更好咯。

第六、其他(创业、自有撰稿人……)

还有一小类人,比如有人去创业了,有人去做自由职业者了,有人去徒步旅行了,这种工作 是比较小众的选择,所以对于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不太具有参考价值。其实这类人就不是主流发展路径了,很难探讨。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专业和工作交叉以后的感悟

第一、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只是敲门砖,工作以后需要不断补充其他交叉学科的知识。

这个专业只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后续很多都是交叉学科的知识支持一个人往前走。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职业,很多知识都需要在岗位中慢慢学习,当然也可以选择培训、在职研究生等来补充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

比如财经媒体,最好是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相关专业。因为做好一个财经记者,需要看懂企业年报,要洞察企业动向;比如时尚媒体,国外有很多奢侈品管理类专业,时尚也不是天赋,学到后来就会发现,时尚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能,时尚最后会变成一门学科;比如做文案,语言能力特别强是一方面,但是能够了解消费者,对营销有所了解,商业文案就会写得更好。这些举例都是要求一个人具备交叉学科的能力,职业发展才不会受限。

不过很多媒体也知道行业知识是靠在一个行业日积月累才能形成的,他们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也会给予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敲门砖,能帮助你开始在上面这些行业就业,至于职场发展要看后续你自己学习到的技能了。

很多专业有交叉,又有自己的所长,其实没有那么细分,很多细分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大学专业只能分个大类,打个基础。我所能想到的交叉专业就有这些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广告、营销、公共关系,每个专业都有所侧重,又有重合,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很有可能会进入类似的岗位竞争。

第二、以上工作的选择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

我说的几个工种,只有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每个工种才会有上升的空间,才能做到做媒体的可以跳去企业,做乙方的可以跳去甲方。

真实的情况是往往在小城市是没得选择的,比如很多城市根本没有广告公司这个选项,就算有也只是活动执行公司,所以单一文案这个岗位就无从发展。媒体最多就是一家由政府控制的官方媒体,时尚、财经、旅游这些分类也无从选择了。世界500强市场部更是完全没有机会。

如果你一开始就决定在小城市定居,建议选择事业编制和老师,相对来说光鲜高薪轻松。就我所知道的,小城市私营企业工种选择少,待遇薪资还是要比事业编制差,而且很多企业竟然还做不到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不过如果决定进体制,记得发展自己的副业,不管是写作、理财、还是做点淘宝小生意,尽量让自己保持竞争能力。体制的好处呢,短期内是旱涝保收,但是从长期来看呢,也存在调整的问题,5年内不会有问题,10年,15年,20年会怎么样真的不好说。很多人可能会成为调整的牺牲品,到时候就会比较悲催。

如果你决定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尽量去大城市,市场经济检验一个人的能力,优胜劣汰,给予有能力的人高薪,没能力的人就是失业,现实比较残酷,但是也比较精彩。一个人肯付出努力,还是有相对不错的回报。

第三、文科生的职业护城河相对较弱,但是做到最高等级以后又很强。

文科类专业的做理工科类工作的很少,比如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去做计算机编程的少之又少。这个最主要的是技能问题,理工科类的专业需要专业的技能,汉语言文学的如果要从事某一个专业技能要求很强的岗位,意味着基本上要全部重新开始学习,比如编程,少说入行得一年,而且真正热爱的人少之又少。

理科类专业做文科类专业的却不少,比如学机械类的从事媒体(很有可能是汽车类)。因为文科类专业的专业技能不强,入门门槛比较低,很多工种都比较简单。所以在文科类专业中,初级阶段的职业生涯护城河非常不牢固,很容易被取代,而且竞争者多。

文科类专业,做到高级以后却往往又比理科类专业更强大,护城河又长又牢固,比如畅销书作家,不仅可以躺着赚钱,基本是名利双收。

第四、这篇文章讲的都是一个人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但是发展到高层以后,就不注重专业技能,更注重通用技能了

基础阶段的技能,更侧重专业知识,在职业生涯的前5-10年大部分时候还是需要凭借着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吃饭的。

但是发展的职业生涯后期,更侧重的是通用技能,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大局观、管理、沟通技巧、决策)这些技能。这时候就会发现,高层跳槽的时候,对于专业行业的限制就会变小,宝马公司的高管跳槽到可口可乐公司做高管也是完全可以的选项。因为对于行业的专业知识的了解,下面的人可以做,高层管理以后侧重管理技能,这是比较通用的技能。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第五、既然说到很多行业需要跨专业技能,那么要不要读研究生。

我当时也非常纠结在就业还是读研究生这样的选择中,但是从我职业生涯发展来看,我建议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先就业,不要读研究生了。

1)跨专业考研比较难,尤其是要跨到经济学类的,就更难了;所以你很有可能会继续读汉语言相关类的专业,那么这个读研就不存在跨行业技能了,可能会让你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2)时间成本,国内研究生2-3年,其实在职场是一段试错区。在前面已经提过了,即使是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们也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每个具体的岗位有所不同,那么到底是进企业还是进媒体还做做事业单位还是做老师,企业又存在着民企、国企、外企等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公司文化,如果你不去尝试做做看,你是不太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岗位,适合什么公司的。这是一段宝贵的试错时间。

一开始,我以为我喜欢的职业,最终发现原来根本不适合我。比如财经媒体,我面试过几家,面试官都说我没有经济学背景不适合这份工作。我觉得是招聘单位歧视,后来发现真的不太适合我,幸好没入行。因为我不喜欢数学,看到财务报告就头疼。比较专业的财经媒体,股票基金说到底是和数字打交道;泛财经类,看企业财务报表也是一项基本技能。

3)大部分人不知道要读什么,可以等过一段时间再读。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想读研究生,但是完全不知道读什么,要去哪里读,怎么读,读完以后要干什么,非常迷茫,因为完全不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要走怎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现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慢慢摸清了自己的喜好,了解了自己的方向。

后来我在工作中发现,我既对商业感兴趣,又对文字感兴趣。这个最好的组合竟然是广告,因为既需要文科生的艺术,又需要对消费者的了解。所以我现在差不多明白了,我需要和汉语言文学交叉的学科是广告营销类相关,如果我要读研究生,我就会读这个方向。这个是在职业生涯中慢慢试出来的,虽然是文字类,但是工种不同,性质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我继续留在学校读书是很难发现的。

进入职场以后就会发现学习是终身的,了解清楚自己适合什么再读完全不迟。

第六、编制是围城,有人想进去,有人想出来

我以前是完全不认可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工种的。最近三公子在从编制离职,我看怨气蛮重的,几乎每篇文章都说到了在编制怎么不开心。以前的时候,还是尽力在维护编制的生活,但是最后是很不开心的离开。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光鲜,看不到的是苟且。

编制就像围成,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我现在发现,在编制里,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在企业也是一样的,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所以怨气不思进取不能等同于编制,每个人对于工作的诉求不一样,每个岗位也需要不同的人来做做。更重要的是尊重人的多样性,尊重职业的多样性,不要抱着偏见去就业

我还是市场经济的忠实拥趸者,生活不需要铁饭碗,我需要的是一技之能。

(因为对这个专业的发展没有统计过,所以更多的都是身边的观察,难免有遗漏,但是希望能给给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些指导意见。)

汉语言文学就业指南不完全手册

相关文章

图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