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这个职业是伟大的,至少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所以我们常说真正能在我们年少时期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的一个是我们的父母,一个就是我们的教师。但是教师也是人,在教育我们的过程中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因为老师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授我们知识,还有教育我们做人。而当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在教师背后撑住的话就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热情。
凤仪小学夏老师事件近日持续发酵,无论夏老师自杀与否,这样一个缩影版的事件又该如何评定,判断?
作为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说实话,事件爆发之日起,并没有引起过多的讶异,究其是什么麻木了一名新教师的知觉? 体罚的确不是明智的行为,但当事件起初,舆论申讨教师的行为,而当谣言四起“夏老师自杀”,舆论又变成了维护夏老师,网友发表着自己的想法,教师们诉说着苦楚。观点各异,但显然,苛责夏老师的言论普遍变少了。好在这只是谣言,可是,冷静下来,我们又是否该质问:难道一定要和生命挂钩,才能触发更多的思辨吗?
老妈挂完打给毕业班学生家长的电话,无奈的摇摇头。早就预见了老妈此刻的表情,从那大嗓门的搪塞班主任的话语里就能估量电话那头家长的态度。可能是大环境太纵容,亦或是太拔高教师的光辉形象,在很多家长的传统观念里,孩子学得出不出色,职责全在教师。
当初政治课本不是明摆着条条框框的概念“一个人的教育源于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而家长却在自己当上父母后就全然忘记。
作为学生,看过自己的老师被蛮横的家长打,很多时候家长是否该反思,是否是自己太过锱铢必较,毫无理性可言的任由情绪发酵,最后的道歉又有何意义,那样的家长又是否想过,在自己的小孩受欺负时,瘦小的教师是如何护着他,让他回教室,自己留在班级门口和找他的学生家长周旋,争辩。
也见过年轻的老师因为我们考的不好,自责的哭泣,其实,这社会不缺对孩子喜爱,对教育充满热忱的老师,可又是什么在一点一点的熄灭他们身上的火焰?
大多数人看来,教师这职业最清闲,除去寒暑假带薪休假,上班期间一周十几二十几节课简直就是安逸到无聊。然而,那些在职教师寒暑假上课进修,那些为了教学技能比赛的熬夜学习,制作课件的老师大有人在,那些为了开好班会课,搜集资料,整合信息的教师也不在少数,而为了学科教学,制作教具,教研, 讨论也是常见,从开学就得深入琢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然后因材施教,课后还得与家长沟通,而这些似乎还不足够满足社会群体对教师的要求。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有其历程,甚至需要惨痛的代价,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师生关系,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要如何才能做到合情合理,不失公允。
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人民教师一开始就像是梦一样,就像是大多数的小孩最初总是仰望那个拿着粉笔写写画画无所不能的人,直到后来,带着储备好的各种教学技能,满怀热情的参加实习,才发现,这个梦没有那么好实现。
2017年2月,结束完实习,在公交站台等待回家的我,心里出其的平静。
前一天,逛遍小城镇,给42位同学挑选的明信片,揣摩着男学生会更喜欢哪个篮球运动员,还临时抱佛脚的百度一番,女同学喜欢的相对来说就了解一些。回去后,摘录了很多电影,书目,语录中的英文句子,愿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能一直延续到他们真的读得懂的那一天。
没有提前通知要离开,因为不擅长告别,匆匆有时候更为真实。
这几个月,最大的意义应该是那天下午挪出讲评试卷的时间,给学生们上了班会课,与其说是班会,倒不如说就是和学生聊天。因为一直秉承的信念是,教授学科知识有模式有规章,但真正能影响学生的会是思想,所以比起学科课程,我倒更喜欢以主题的形式让他们明了一些东西。
因为仓促,所以聊得有点凌乱。
农村地区,重男轻女问题其实依然存在,很多女孩会有很明显的不自信,而我也只能是凭着自己的认识,从列举大人物,可可香奈儿等的故事,再到用之前自己采访过的一位高校女教师的故事来激励她们,没有奢望仅有的两个故事能扭转她们的想法,因为即便是大人,你都无法保证,在环境的潜移默化里,心底的信念即便再坚定,真的不会在细枝末节中被摧毁?只愿在学生心底种下一个想法:女孩儿也可以很出色,身为女生并不可悲。
还聊起了他们对一些科任老师的态度,小孩们的认知总是比较单一,喜欢用功,不喜欢排斥,这样的现象即使是已经身为初中生,依然幼稚的存在。“任何教师的出现总归只有有限的几年,你可以凭着个人喜好去衡量老师,但总归要对自己负责,如果因为一位老师,你就轻易放弃某一学科,就是真的理智成熟了吗,如果把思维简单化,学科教师的身份就是某一学科知识的传播者,别自顾的为其添加太多情绪,不是显得更为合理吗……”
谈起偶像,学生们的情绪就会格外高涨,在了解他们喜欢的偶像后,引着其中几个我熟悉的明星,聊着我所知道其背后成名的故事,只希望他们明了勋章荣誉,无论是谁,都必须付出努力,任何人,无一例外,喜爱偶像,最应该的是延续他们身上的品质,就像一首歌词,也是由其仿佛斟酌思量才成品,一个角色的出神入化是要站在曾经塑造的多少角色之上,对梦想的坚持,逆境中作为粉丝所了解的故事更值得珍惜。从来就不反对学生追星,因为自己也在学生时代追星,从那一本厚厚的歌词本,再到后来写作水平的提高,我想偶像带给的东西的确不少……
后来,告诉我的学生们要成为一个有判断力,有担当的人。因为青春是非多,情绪复杂,但希望他们拥有理性的判断力,不成为情绪的傀儡。担当是因为学习这件事情本就是一件自己该对自己负责任的事情,父母,教师,同学,都是这路上的陪伴者,真正主宰者还是自己。
这样类似的谈话,在他们满满课程的学习力少得可怜,年轻的老师用最大的热情,花费气力去影响学生,却也常常面对家长的推脱,不解。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得连家长都招架不住,却怪罪于并没有比家长更多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教师身上,教育不是一场属于教师孤军奋战的战役。而像这样的农村学校,学生基础不好,教学气氛奄奄一息,就像学姐曾经说过的,这样一趟实习,整个班级50几个人,直到自己离开,你能让十个人真的喜欢上英语,真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只希望你回来时对学校教育依然像现在这样充满热情。
诚然,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特点,每个行业都有符合其普世价值的实践者,也有不符合的人。我们无从片面的因为某一个教师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就否定其在课余时间仍然认真负责的行为,也无从片面的因为一些人就否定整个群体。然而,象牙塔里,当我们过多的关注学生,是否有人愿意花点精力关注疲态的教师,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从课堂上努力学习各种法律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条例熟于心,是为了避免踩到地雷,断送自己的教育生涯,而对于教师的保护,少之又少。直到后来,甚至有人说,先保身,再教学。
成熟的机制下,应该是各个身份的群体都有其安全感,如何各司其职,创造最大效益。教育让我们学会辨别对错善恶,是否也应该内化为素质修养去软化矛盾,理解包容,公平对待。教师体罚的确错误,也违法,教育一定有更机智的方法存在。家长也应担起责任,孩子的教育家庭起关键,5天的学校教育即便效果再显著,2天的周末家庭教育的松弛,最后仍旧为零。家长与教师应是主动沟通,积极配合,而非全权委托,无关自身。而学校,保护学生的同时,我想给教师足够的安全感更显本分,一个坚强的后盾是教师发挥热情的有力保障。
别给某一职业下太多的定义,因为再神圣的职业,一旦孤军奋战,偏离轨道,也会堕落。职业只是职业,太多的苛责,让其负重前行绝非智举,职业有其最本分的任务,也有其因为热情发挥最无限的作用,愿发展的机制能让每一个职业都不只追求本分。